鹽霧試驗是一種利用人工模擬鹽霧環境考核產品或金屬材料耐腐蝕性能的環境試驗,其核心原理是通過鹽霧中的氯離子穿透金屬表面氧化層和防護層,與內部金屬發生電化學反應,導致材料腐蝕。相較于天然環境暴露試驗,人工模擬鹽霧試驗通過提高氯化物濃度(可達天然環境的數倍至數十倍),顯著加速腐蝕速度,大幅縮短試驗周期。例如,某產品在天然環境下腐蝕可能需1年,而人工鹽霧試驗僅需24小時即可獲得相似結果。
中性鹽霧試驗(NSS)
最早應用且廣泛的加速腐蝕方法,采用5%氯化鈉溶液(pH 6.5~7.2),試驗溫度35℃,鹽霧沉降率1~3ml/80cm2·h。適用于金屬材料及防護層的基礎耐腐蝕測試。
醋酸鹽霧試驗(ASS)
在中性鹽霧基礎上加入冰醋酸,使溶液pH降至3左右呈酸性,腐蝕速度約為NSS的3倍,常用于鍍鋅層、鋁合金等材料測試。
銅鹽加速醋酸鹽霧試驗(CASS)
加入氯化銅的酸性鹽霧試驗,試驗溫度50℃,腐蝕速度為NSS的8倍,主要針對高耐蝕性電鍍層和鋁合金。
交變鹽霧試驗
結合鹽霧與恒定濕熱環境的交替轉換,適用于空腔型整機產品,考核內部電性能及機械性能變化。
試樣準備:清潔樣品表面,去除油脂、雜質;
環境設置:配置鹽溶液(如5%氯化鈉),調節溫度(35℃或50℃)、濕度及鹽霧沉降率;
試驗運行:將樣品放入鹽霧箱,按預設時間(數小時至數千小時)持續噴霧;
結果觀察:記錄腐蝕現象(如銹蝕、涂層起泡、脫落),結合標準判定性能。
標準編號 | 適用領域 |
---|---|
GB/T 2423.17-2008 | 電工電子產品鹽霧試驗方法 |
GB/T 2423.18-2000 | 交變鹽霧試驗(氯化鈉溶液) |
GB/T 1771-91 |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鹽霧性能測定 |
GJB 150.11A-2009 | 裝備鹽霧環境試驗 |
性能評估:快速驗證材料、涂層或鍍層的耐腐蝕能力,預測產品在海洋、工業腐蝕環境中的壽命;
質量管控:檢測涂層均勻性、附著力等缺陷,優化生產工藝;
材料篩選:通過對比不同材料的試驗結果,選擇更耐蝕的方案。
結果參考性:鹽霧試驗結果僅反映特定加速環境下的性能,不能等同于自然環境中的長期耐蝕性。例如,熱鍍鋅件在鹽霧試驗中1008小時可能出現紅銹,但實際室外暴曬5年仍能有效防銹;
需結合多維度評價:需與其他腐蝕試驗(如濕熱試驗、戶外暴曬)結果綜合分析,才能全面判斷產品耐蝕性。
鹽霧腐蝕可破壞金屬保護層,導致機械強度下降、電子元件短路、絕緣體電阻降低,甚至引發運動部件卡死。通過鹽霧試驗提前發現腐蝕風險,對保障汽車零部件、電子設備、海洋工程等領域產品的可靠性至關重要
掃碼聯系我們
服務熱線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松崗沙江路162號佳裕產業園1棟9樓
913995312@qq.com
Copyright © 2025深圳市奧德賽創精密儀器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備案號:粵ICP備2023086123號
技術支持:化工儀器網 管理登錄 sitemap.xml